2024年11月08日 15:15 北京
2024/11/8|农历十月初八|周五|
1️⃣11月7日,国家发改委发布的《关于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名单的公示》显示,高效减污节能降耗类8个、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类7个、技术管理协同创新类14个、综合示范类16个。
2️⃣11月6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技术导则》意见的通知。
3️⃣据科技日报报道,11月6日,从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射孔器材有限公司获悉,该公司自主研发的127型超深穿透射孔器实现平均穿深2895.6毫米,并现场通过美国石油学会(API)射孔器设计认证,再次打破世界纪录。
4️⃣碳强度持续下降,我国已提前实现2030年目标。据《中国能源报》记者11月7日报道,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11月6日介绍,2023年,中国持续推动碳强度下降工作,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7.9%,森林蓄积量达到了194.93亿立方米,比2005年增加了65亿立方米,已经实现2030年目标。截至2024年7月底,风电、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2.06亿千瓦,是2020年底的2.25倍,提前6年多实现了2030年的装机容量目标,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5️⃣据乘联分会微信公众号11月6日消息,初步统计,10月,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128.4万辆,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67%,较上月同期增长14%,今年以来累计零售841.6万辆,同比增长41%;10月,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139.9万辆,同比去年10月同期增长58%,较上月同期增长14%,今年以来累计批发930.9万辆,同比增长37%。
6️⃣税务总局: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,10月全国企业销售收入较8、9月分别提高3个和1.3个百分点。9月底以来,国家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、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等政策,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。
7️⃣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11月7日消息,前10个月,我国进口铁矿砂10.23亿吨,增加4.9%,进口均价(下同)每吨778.2元,下跌1.6%;原油 4.57亿吨,减少3.4%,每吨4246.1元,上涨2.2%;煤4.35亿吨,增加13.5%,每吨694.3元,下跌12.2%;天然气1.1亿吨,增加13.6%,每吨3506.7元,下跌5.5%;成品油4092.1万吨,增加4.9%,每吨4347.7元,上涨5.7%。
8️⃣四川:力争到2027年初步形成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。11月6日,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《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指出,力争到2027年,高端氢能装备性能及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,基础材料和核心部件自主化水平进一步 提高,“制—储—运—加—用”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更加完备,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,综合应用成本大幅降低,产业综合实力和应用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,初步形成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。
9️⃣中国汽车流通协会:前三季度国内汽车市场总体呈现“增量不增收、增收不增利”的特点,零售额与零售量之间形成鲜明反差,企业赤字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剧,需求不足已成为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汽车市场最大的问题。
🔟交通运输部:“人工智能+交通运输”实施意见正在编制,研究完善交通运输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建设,推动开展场景攻关;健全有组织科研机制,探索开展自动驾驶等提升行动。
1️⃣1️⃣IDC:随着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,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。2028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规模预计达7330亿美元,全球占比约16.7%,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.6%,增速高于数字化转型全球整体增速。
1️⃣2️⃣11月6日,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《2024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》指出,能源化利用方面,发挥现有生物质电厂、生物天然气企业、生物质液体燃料企业、秸秆压块燃料站以及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的秸秆转化作用,引导县乡集中供热、机关企事业单位、粮食烘干等场所燃煤锅炉改造,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。
1️⃣3️⃣中国氢能联盟:9月,中国氢价指数生产侧指数同比下跌至28.2元/千克。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,全国共有80个可再生制氢能源项目,合计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达974.8MW。已覆盖25个省(直辖市,自治区),涉及72家企业。技术路线以碱性电解水制氢(AE)为主,项目规模达到845.3兆瓦,占比86.7%;电力来源主要为光伏,项目规模达到704兆瓦,占比72.2%;应用方向以交通为主,项目规模达到335.3兆瓦,占比34.4%。
1️⃣4️⃣中泰证券:绿氨掺烧—煤改新政有望打开绿氢绿氨发展空间。由绿电制取的绿氢合成的氨气称为绿氨。由于绿氨对环境更加友好,因此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。国内绿氨掺烧政策预计释放合成氨翻倍空间。改造后煤电机组应具备10%以上的绿氨掺烧能力。2023年我国电力企业消耗煤炭约20亿吨,若其中10%以合成氨置换则有超2亿吨煤炭置换空间;5000万吨绿氨需求将带动约900万吨绿氢需求,900万吨绿氢需求有望带动约125GW碱性电解槽需求。
素材来源官方媒体/网络新闻
仅供行业内部学习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