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:
“在石油战线弘扬的大庆精神、铁人精神,实际上包括克拉玛依精神、玉门精神。这种精神的弘扬,至今仍然需要,而且永不过时。
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大力传承石油精神、弘扬石化传统,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,激励广大干部员工学习先进,攻坚创效。作业区特开辟此栏目,为大家讲述《弘扬“石油精神”学习读本》《石油精神 文献石油70年》书中的石油故事,解读石油精神。我们要开始咯~
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,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。产生于艰苦创业年代的“石油精神”,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传承、升华,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,一直是推动石油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。
克拉玛依精神
1955年10月29日,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黑油山1井完钻出油,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,自己勘探的第一个大油田——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,从而拉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发展的序幕。从这时起,发轫于“不出油、不死心”的黑油山精神所体现出的爱国奉献、艰苦创业的石油精神深深融入克拉玛依石油人的血液中,代代传承。
1956年5月11日,新华社向国内外发布消息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地区,已经证实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大油田。当年10月1日,在国庆典礼中,克拉玛依油田的巨大模型在游行队伍中通过天安门广场,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。此后,脍炙人口的《克拉玛依之歌》传遍全国,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曲壮歌。
1958年,杨拯陆烈士22岁的生命定格在三塘湖盆地的勘查现场。各方有志之士、成千上万转业军人和青年知识分子来到克拉玛依,共同书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。克拉玛依涌现出像杨拯陆、克尤木·买提尼牙孜、王光荣、王继谔这样的英模人物,催生出“张云清钢铁钻井队”、全国第一支“三八”女子钻井队等一批英雄队伍,并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带到全国各地的石油会战现场,激发出“我为祖国献石油”的爱国豪情。
2009年6月19日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到克拉玛依考察调研。看到克拉玛依翻天覆地的变化时,他感慨地说,一首《克拉玛依之歌》,实际上就是石油战线的奋斗史;在石油战线弘扬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,实际上包括克拉玛依精神、玉门精神。这种精神的弘扬,至今仍然需要,而且永不过时。
“这种精神在你们身上就是最好的体现。”习近平说,“坚持和发扬铁人精神,石油战线将会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。”
从最初1219青年钻井队发出“不出油、不死心”的豪迈誓言,到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的无私奉献;从年产仅33万吨的小油田,到充满生机的千万吨级现代化大油气田;从一个戈壁滩上的工矿区建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全国文明城市。
60多年来,克拉玛依三代石油人以“我为祖国献石油”的爱国情怀,凝聚成“爱国奉献、艰苦创业、民族团结、求真务实、追求卓越”的克拉玛依精神。